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行情 » 企业新闻 » 正文

秦含章大会荐汾酒,孔和尚妙语论清香

分享到: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    发布日期:2017-07-10  浏览次数:255
核心提示:中国古人将宇宙的起源,以及万物变化的过程,融合成一句话,即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一指混沌一体的宇宙,二指阴阳
 中国古人将宇宙的起源,以及万物变化的过程,融合成一句话,即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。

“一”指混沌一体的宇宙,“二”指阴阳,“三”指天、地、人。而“道”正是宇宙天体运行的轨迹、规律与法则。天地万物的构成态势和表征则是“清”,宇宙的运行规律是清清楚楚,毫不紊乱的。也就是说,“清”才是宇宙的本源特征。

今天,随着人们生活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,越来越多的医学家指出,人类要想实现健康长寿,须做到“两清”,即“饮食上的清淡”和“做人上的清正”。而哲学家则指出人类必须回到“清”字当头的本源上来,才能解决肉体和心灵上的迷茫与困惑。

“清”为什么会使人健康长寿,并能实现心灵上的开悟?“清”的本质是什么?“饮食上的清”和“人品上的清”对人生到底又有什么影响呢?

孔庆东,孔子第73代传人、著名文化学者,人称“北大醉侠”。他在2017年4月26日举办的“中国白酒清香品格论坛”上,对“清”进行了一番精彩妙论。他说“清”是一种很高的美学境界,儒家讲“清正”,把世界比喻成一个清正的世界;孟子曾表示,天下不好的时候要忍耐,以待天下之清明;道家的至高境界是“三清”,所谓“一气化三清”,即“玉清、上清、太清”;佛家讲清新、清净,所念之咒多是与清相关。

“清”之本意为水的纯净透明,不含杂质,其所代表的最高状态,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被中华民族意识到了。若以“清”来形容人格的话,表达的是古往今来的一种完美的理想人格;以“清”来形容酒性的话,展现的是亘古亘今的一种至臻至美的品味和品格境界。

孔庆东认为,无论人还是酒,这种“清字当头,一清到底”的品格,可以说是一种“风骨”。“风骨”是中国人在品评人物或艺术鉴赏时偏爱的一种概念,人有了风骨,备受尊崇;物有了风骨,备受喜爱;酒有了风骨,流芳千古。

固态地缸分离发酵

十年前,孔庆东为汾酒题词,写道:“其润也慢,其入也深,其力也绵,其性也仁”,在他看来,这不仅是一种酒的特性,也是一种中华品格。 清香汾酒的“清”,被北大醉侠孔庆东演绎地美轮美奂。
秦含章对“清字当头,一清到底”的推崇和赞誉,是完全基于对“科学与技艺”的信仰。在对待汾酒的“清”字上,他与“北大才子”孔庆东,可谓“一文一理竞清流”。1965年,秦含章在参加全国人代会时,向分在一个讨论小组的邓颖超推荐说“建议周总理今后多饮汾酒”,邓颖超问为什么,他说“汾酒纯净”。秦含章对汾酒情有独钟,他敢向国家领导人推荐“汾酒纯净”,是基于对汾酒工艺的深刻了解和汾酒品质的高度信任。他用声誉做担保,向世人证明汾酒的“纯净”绝不是徒有虚名。他知道,汾酒“纯净”的背后是健康,有其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和世界独特酿造技艺作强大支撑。这里所说的独特酿造技艺就是“固态地缸分离发酵”和“清字当头,一清到底”的操作法。作为食品,在制造过程中,最讲究的是环境与工艺的干净、卫生、精致、纯正,能够做到专业极致、十年如一日,就是一种了不起。汾酒坚持下来,并影响和塑造了一代代中国酿酒大师。

今天,站在中国白酒的起点和未来发展的高点上,千年传承的“地缸发酵”和“清字当头,一清到底”的独特工艺,不仅让汾酒在全世界赢得了贵族工艺和贵族酒品的高尚名誉。更重要的是,塑造了中国白酒的清香风骨,成为中国白酒香型发展的“骨头”和“骨架”。

 
 
[ 资讯行情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免责声明:
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、企业机构、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,仅供参考。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、观点保持中立,不对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如果有侵权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。
 

秦含章大会荐汾酒,孔和尚妙语论清香二维码

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:"杏花村酒网",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,热点产品深度分析!
 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