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谓“神秘配方”,无不是经过先人们、高人们的埋头专研和无数次的“临床试验”,而得到的最佳结果和效能。汾酒在这方面可谓久经考验、不惜血本。
今天,我们再次审视汾酒的“原粮配伍”工艺,依然让人感慨万千,不能释怀。
比如,在制曲原粮配伍工艺上,汾酒选用的是用祁连山雪水浇灌成熟的山丹军马场原粮基地的大麦、豌豆,这在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。
为什么要用大麦与豌豆呢?其配伍比例又是多少呢?
查阅资料发现,大麦的医学价值是:性平,凉。入脾、胃二经。能健脾消食,除热止渴,利小便;豌豆的医学价值为:味甘、性平。具有益中气、止泻痢、消肿瘤的作用,利于造血以及骨骼和脑的发育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豌豆具有“祛除面部黑斑,令面部有光泽”的功效。豌豆鲜品所含的维生素C,在所有鲜豆中名列榜首。
在酿酒工艺上,大麦含皮壳多,制造的曲坯疏松,透气性好,散热快,在培菌过程中水分易蒸发,有上火快,退火也快的特点。曲坯不易保温,而豌豆的加入正填补了这一空缺。豌豆含蛋白质丰富,淀粉含量较低,粘性大,易结块,有“上火慢,退火也慢”的特点,二者结合,达到了相生互补的极佳效果。
一般来说,大麦与豌豆按6:4混合配伍,这样可使曲坯踩得紧实,按预定的品温升降培养,保持成曲断面清亮,能赋予白酒清香味和曲香味。
在“酿造原粮”的配伍工艺上,汾酒是使用汾酒原粮基地的绿色高粱为主要原料。酿酒师将高粱进行精心的筛选检测,要求每一粒高粱颗粒饱满,大小均匀,不存在任何病虫害等。然后,将每粒高粱粉碎成夏季4、6、8瓣/粒,冬季6、8、10瓣/粒,细粉保持在30%左右,整粒粮、含壳粮都要避免。高粱的粉碎度随生产工艺而变化,这也是清香汾酒与酱香、浓香型白酒,在原粮配伍要求上的最大不同。清香汾酒对原粮要求更细腻,更严格,而其他香型多是整粒儿进行润糁酿造。
“润糁”是酿酒生产的基础工作,本质是对“原粮配方”的第一次搅拌,一点不能马虎,须按照“四二合一再倒一”快速润糁的标准操作。即把和起的糁分成四堆,先合并成两小堆,再合并成一大堆。润糁的质量标准是:润透,不淋浆,无干糁,无异味,无疙瘩,手搓成面。
在“冷散加曲”的配伍工艺上,汾酒分为“清茬曲、红心曲、后火曲”三种曲,在冷散的过程中,三种曲是按照“四三三”配比,加起来正好是“十”,充分与红糁(高粱)混合,形成配伍好的入缸材料。关于三种曲的配伍,白酒泰斗秦含章曾专门进行过研究,他从微生物学、中医人体学的角度认为,三曲混合十全十美,对人体健康极有好处,用三种曲进行酿酒生产这在中国酿酒业是非常罕见的。